【媒体视角】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融合城与乡,“试”出新机遇

发布者:金融硕士教育项目  时间:2024-06-07

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吴柏钧教授领衔的“城乡融合发展科研团队”所著的《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ISBN 978-7-5628-7046-3)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化、主要特征和发展成就,基于25个“试验区”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客观评估其城乡融合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大量典型案例,总结经验特色和短板弱项。商学院副教授潘春阳就该书撰写的评论文章《融合城与乡,“试”出新机遇》在新华社平台发表。以下为文章内容:

城乡融合发展连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影响要素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增长动力的形成机制,事关亿万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和共同富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可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发展差异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实施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赶超战略”,城乡关系相应作出重大调整,逐步形成“城乡隔绝”的发展模式,这为支撑城市工业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作出积极贡献。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已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然而,城乡人民生活依然处于极低的水平,农业农村发展十分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潜能迅速突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移,释放出规模巨大的“人口红利”,推动城乡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但同时,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和新城规划都集中于城镇地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福利体系也主要覆盖城镇户籍人口。这一“城市倾向”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生活,但导致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80年代之初的1.9持续上升至2010年的3.0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持续实施,农业农村加速发展。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迅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到202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降低到2.4左右。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19年,国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将全国11个片区的4个地级市全域及65个县级市(县、区)纳入试验区名单,致力于从城乡人口迁徙、农村权益转移、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科技成果入乡、城中村改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这一“政策试验”既是应对百年变局、把握发展规律的战略部署,也是针对地方实情,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创新,可以说是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典型结合。那么四年多来,这一大规模的“政策试验”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各地又摸索出了哪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否能够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城市?能否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些重大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吴柏钧教授领衔的“城乡融合发展科研团队”从“试验区”名单中选择25个城市,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的支持下,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并将最终成果汇总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书,系统展现了“试验区”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

该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化、主要特征和发展成就,基于25个“试验区”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客观评估其城乡融合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大量典型案例,总结经验特色和短板弱项。同时,该书还从上述案例研究中提炼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第一,构建城乡内生增长动力和外部支持系统。基于自身禀赋和区位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同时,应系统、连续、稳定地贯彻土地、户籍、集体经济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第二,构建城乡产业协作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围绕产业链价值链构建城乡产业协作体系。第三,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基于土地配置效率、生产效率、生态效益,明确集体所有制土地的财产权、收益权、处置权,不断提升农户家庭对土地产权拥有的完整性。第四,构建城乡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基于基础设施均衡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科学规划城乡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和结构,并积极引入市场和社会供给主体。第五,激发农村集体组织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探索实行股份合作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农村居民集体经济收益和集体发展意识,充分激发集体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总而言之,该书融经济理论、数据统计、案例分析于一体,系统总结“试验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新实践,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和未来方向,是一部重地方实践又重全局观念、重改革创新又重系统集成、高站位又接地气的学术专著,为探索和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有益思路。

1718349312058046464.jpg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吴柏钧 唐茂钢 等 著

ISBN 978-7-5628-7046-3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